探访克孜勒苏:边城聊天室里的民族团结"微缩版"
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首府阿图什市,一家名为"慕士塔格"的茶馆二楼近日悄然变身"网红打卡地"——这里开辟了当地首个多民族语言聊天室。木雕屏风隔开的卡座里,柯尔克孜语的弹唱、维吾尔语的谚语和汉语的网络热词奇妙地交融。
店主艾山江的创意源于疫情期间的观察:"各族青年在抖音互相@,现实中却缺少交流空间。"他改造了传统茶馆布局,增设电子词典和翻译软件,还定期举办"语言交换集市"。上周日的"奶茶会话课"上,汉族大学生小王用柯尔克孜语讲完"三个馕的故事",引得柯尔克孜族姑娘古丽娜尔用陕西腔接梗:"这馍不是饿滴馍!"
据州民委统计,聊天室运营半年来已促成17个跨民族"语言互助小组",更有趣的是催生了"混搭方言"——柯尔克孜语词缀+新疆汉语腔的"克普"(克孜勒苏普通话)正成为年轻人新宠。这个边陲小城的方寸空间,恰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的生动注脚。